2015年7月20日 星期一

歷史巨輪心得

        策略遊戲:歷史巨輪(Through the ages)一直自上市以來歷久不衰,到現在仍在BGG排名前五名內。歷久不衰的原因是將經濟,文化,武力,科技發展各個因素,很貼近真實情況的融入遊戲中。


        回合分三個階段 : 政治 , 內政 , 生產階段。政治階段可以選擇蓋卡(事件卡或殖民地),侵略,戰爭,結盟 , 投降其中一個。蓋卡可以拿分,但要計算當未來翻出來的時候會不會對自己有益。侵略與戰爭是發展武力的國家適合的以戰養戰手段,但武力差距如果不大,可能會被防禦卡擋掉。

       內政階段的行動一開始有四個內政行動點,一個行動點可以從下面列舉項目選一個做 : 拿卡(根據卡列下的點數花費) , 增加人口, 蓋建築 , 打出卡 , 蓋奇觀 , 將建築摧毀。想做的事情太多,所以增加內政行動點非常重要。升級政府,或打出法典科技等都是必要的。

       雖然最後勝利是看文化分數,但是一開始最佳策略是經營國家的生產鏈及科技儲備。到了現代以後再開始衝分。而最重要的是不能忽略武力發展。否則很容易盛極一時,到頭來國家的文物都被搶走。

        各個偉人與奇觀中,影響最大的是拿破崙。他可以讓戰陣效果翻倍,衍生出武力流的打法,兩人局中很容易因為連續被侵略而玩不下去,最後只好選擇投降,體面的離開遊戲。

        衝分流代表偉人有米開朗基羅(配合奇觀空中花園 , 聖彼得堡) , 庫克船長(殖民地越多跑分越快) , 莎士比亞(圖書館和劇院組合加分)。知識偉人亞里斯多德 , 達文西 , 牛頓 , 愛因斯坦。都是能讓你快速研發科技的好選擇,到最後科技的加成非常可觀。由於其他流派難免側重一方,到後期容易被各方面快速發展的知識流超過文化分數。

        整場遊戲玩下來,除了注意不要貪汙,注意時代演進後的農業發展,最必須緊張的就是武力發展,如果因為怕被各種針對性事件拖累,就要讓自己的武力保持在中間,不會被當成侵略目標。這時我們的其他發展(礦產,農業,科研)就會比發展武力的戰爭國家好。相對的既然決定要發展武力,就一定要打出成果,否則不如專心於內政上。


        實體版桌遊和朋友玩了近二十場。比較多的還是在網路上玩(BGA),網路上一局比較快,約一個半到兩個小時。目前也是在研究中,歡迎一起討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