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0日 星期二

[閱讀] 被埋葬的記憶


石黑一雄 著

霧都倫敦,起霧時即便登上Sky Garden,看到的景色都是一片霧茫茫。在一片濃霧中,還能根據印象想像好天氣的景色。若是長久不散,會對於勾畫出的圖像越來越不肯定。石黑一雄架構的世界,最重要的元素便是會讓人忘卻記憶的迷霧。

工業革命時的工廠廢棄形成的倫敦霧霾,讓呼吸道疾病死亡率大幅增加;而書中的不列顛國度,濃霧雖然不致命,但是會讓人忘記大部分的過往,不分愉快或是痛苦的回憶。即便想起片段,也不能肯定是不是有經歷過。在這種情況下還能記住的仇恨,便再也化不掉;而夫妻若是依然擁有共同的美好回憶,即是他們感情深厚的證明。

作者描寫艾索和碧亞翠絲這對老夫婦,在踏上前往兒子村莊後的旅程,以剝洋蔥的方式寫下他們漸漸甦醒的記憶。其他登場人物有許多符合中世紀傳說的元素亞瑟王派來屠母龍魁里格的蓋文騎士、撒克遜戰士威斯頓、隱修士約拿、試圖控制龍的布倫努斯勛爵等等。

然而縱使架構了足以寫三部曲的框架,作者還是把握了探討記憶與寬恕的主要目標,所有的刻劃都為了這點服務,並不會被自己的故事帶跑。我們不需要知道所有的過往背景,只要跟著篇章,欣賞關於記憶的各種探討。

被迷霧埋葬的記憶會讓感情不是那麼堅定的夫妻,在遇到審判的船夫後就被拆散,只有一方被載走。時間淬鍊記憶中最主要的部分,快樂的會被美化,厭惡的感情則會被持續放大。從前是威斯頓戰友的布倫努斯勛爵,已經忘記當初懼怕他的原因,只保留恐懼下來,隨時間經過重新讓恐懼成長,進而持續追緝威斯頓。

記憶的消失除了種種壞處之外(未知才是最讓人恐懼的),也有好的一部分。迷霧讓過去有過節的人忘記細節,有重新相處的機會。也讓有仇恨的不同民族,能夠和諧相處。但這終究不能夠完全消弭仇恨,一旦迷霧消失,所有人回想起過去時,總是會有少部分的人無法放下,進而選擇報復,開啟了新的連鎖。

若是過去有不愉快記憶的伴侶,藉著迷霧可以重新編織共同的回憶,當霧消散,便會面臨新舊的衝突,在百感交集下誰也不能肯定伴侶會不會也跟自己一樣選擇重新開始,將過去的不愉快置之一笑。

看完後有共鳴的一點是關於記憶處理,愉快的回憶讓人重溫當時,帶來鼓舞的力量;而失敗的經驗則可能約束我們的下一次挑戰。但是若把不愉快的回憶深埋起來不去面對,它仍然會藉由潛意識影響我們,而這是比慢慢處理傷痛還更麻煩的。

過於執著的人的生死大恐怖,可能是無法放下執念,有還想再完成什麼的想念,但時間已偷走自己所有的選擇,所有代表自己的標籤即將被剝奪。這時慢慢變得健忘反而是世界的善意。以此假說為前提,若要克服恐懼,便要正面自己的所有類型的記憶,讓他們附帶的情緒不再影響自身,只影響過去當時的自己。被刻意放置角落的記憶,反而會過度增長,融合所有不願面對的回憶,並且在情境相似的一天,一起湧上。

解決的方法很簡單,便是認知回憶就只是回憶,不要持續附加恐懼或其他情緒上去。讓所有的回憶成為自己的資料庫,而非沉重的鎖鏈。

2019年7月23日 星期二

[閱讀] 伊斯坦堡



奧罕.帕慕克

奧罕.帕慕克對伊斯坦堡的描寫與呼愁的刻劃,常被當作寫土耳其風情時的參考資料。就像他自己受西方作家內瓦爾、戈蒂耶與土耳其坦皮納雅哈亞的影響,慢慢塑造他對伊斯坦堡的理解,那是從一種抽離的畫家角度遠觀。

伊斯坦堡居民的呼愁,源自對過去鄂圖曼文化的自豪與對自己的城市的驕傲,在一戰後鄂圖曼土耳其被賽克斯-皮科協定拆分成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等等。在當權主流是西化的前提下,過去的歷史包含文字,都引入歐美的文化。這讓居民與當時的作家對於西方的觀點愛恨交加,他們一方面在意西方作家對於伊斯坦堡文化的評論;一方面又認為自己國家的文化是值得驕傲的。

歐美遊客來到伊斯坦堡,想看到的是他們所想像的東方文化,因此他們會去拍攝近衛步兵、魯法伊僧侶、鄂圖曼服飾、托卡比皇宮等等;但是土耳其政府反倒是一心希望全面西化,因此採取了取消宗教法庭;拉丁化土耳其文;去伊斯蘭化等等措施。

帕慕克常去的博斯普魯斯是當時居民可以依此懷念過往的地方,因此假日常常充滿人潮,帕夏們也在此留下許多別墅。從皇宮、別墅等地可以想像過去的繁華與光榮,更突顯了當下伊斯坦堡的沒落。

年輕人在朝氣蓬勃時會抗拒這種呼愁的隨因標籤,但是隨著年歲增長,逐漸對憂傷的外衣表示歡迎,這種身分認同的過程是許多作家與畫家想要描述的。帕慕克在閱讀前人作品時,也慢慢與之對話,並構成自己的價值觀。正如同我們現在閱讀帕慕克的《伊斯坦堡》一樣。

2019年7月16日 星期二

[閱讀] 韋瓦第效應



克勞德.史提爾 著

作者試著幫助大學中的黑人學生,他們受到刻板印象的壓抑,因此較容易表現不佳。他們會盡全力做好每件事,以免他人將他們帶入刻板印象;而當遭遇挫折時,這種形象與個性之間會造成惡性循環,連續的自證預言,會讓他們被視為標籤印象中較差的驗證。

標籤的壓力,決定於數量的多寡,以及不同分類之間的溝通。數量少時受到的刻板印象壓力最大,如最高法院中少數的女性大法官,或是一流交響樂團中人數較少的女性樂手。當人數少時,隨因效應的壓力往往會影響我們的表現,在處理高難度問題時增加失敗的機會。

心理學團隊以核磁共振驗證,在讓受試者會聯想到測試刻板印象的環境下,大腦活躍的區域是處理情緒的,而非正常受測的邏輯前額葉皮質層。只要感到威脅,希望避免成為負面標籤的案例的當下,便弔詭地增加失敗的機會,因為此時能量以分散到處理情緒的區域。這也與測驗者無關,即便環境中的人都沒有歧視的意味,只要是針對性問題,受試者會從文化記憶中感受到壓力。

知道問題成因後,作者提出的解決方案是舉辦夜晚的學生會談,讓會被貼不同標籤的學生彼此交流,讓黑人學生知道他們面臨的問題是大家共有的,並非因為他們是黑人。如此他們在面對類似問題時,便可以擺脫隨因效應的拖累。而所有類似的標籤壓力,還有最根本的解法,也就是自行去除標籤,如在黑夜中用口哨吹韋瓦第交響曲的旋律,路人不會聯想被搶劫畫面,因為這與他們想像中的搶匪行為不一致。

我認為要去除標籤壓力,還有一個方法:寫計畫表讓自己沒有時間可以擔心,寫完後直接投入時間與資源去做。直接列下最差的結果和最好的期待,最差就是刷新標籤的負面下限,但同時也免疫了此後的擔心。

以黑人標籤為例,其實黑人與白人都會受影響,與其整天擔心他人看法,不如直接嘗試,如果失敗,還可以辨識出也不在意標籤的人,只是他們之前擔心觸碰社交禁忌,因此在許多言行上小心翼翼。這些做起來還是很難,不過由於要取得所有人的好感是不可能的,只要最後找到一些同好,那之後就可以一起慢慢克服標籤壓力。

這些標籤也都是有時間期限的,學校時期的標籤在出社會後便不會在意,對應地被期待在工作、子女與父母等不同身分的表現。當背負多重標籤時,便要小心加倍努力的陷阱。可以教給小孩最好的一課便是父母不必是完人;我們不必設下在某個年紀前必須五子登科的限制;不必硬是要用某種形式孝順長輩等等。對於隨因效應,我認為當認出它帶來壓力的當下,它便功成身退。我們由此可看到無形的界線,藉由挑戰界線,可以有許多除了加倍努力之外,更好的選項。

2019年7月9日 星期二

[閱讀] 人道經濟



韋恩.帕賽爾 著

消費者對於商品涉入的動物議題關心程度漸漸增加,這讓人道組織的工作輕鬆許多。日常的購買行為,就可以支持這些機構,包括不使用動物試驗的美妝品;購買無籠環境下生產的雞蛋;不去看虎鯨與訓練師的表演;認養收容所的寵物等等。

舊有商業模式多以效益為考量,採用密集性飼養。這會有抗生素過度使用與環境衛生的問題。而這類環境也是傳染病最容易爆發的區域。而動物保護與當地的經濟也息息相關,一頭活的大象終其一生可為旅遊業與航運業帶來100萬美金的收益,而一對象牙的黑市價值不過2萬美金。

對於舊有的產業或是盜獵者,他們仍以個人的收益為考量。整體的收益論並沒辦法讓他們改變心意,這時便需要法令推廣與執行,保護鯊魚、魟魚、鯨魚、海豹等等。要讓舊有產業轉型,則須仰賴消費者消費習慣的改變。光是有意識地購買,便可以促使產業轉型或是消失。

韋恩推廣的理念若再延伸一點,便是一些水族館,動物園本身也應該關閉,而鵝肝醬等對動物不友善的食品也會漸漸冷門。如果這些願景實現,會增加大家觀賞的成本,但是這才是理性經濟派應該走的效益最大化路線。

若是以非理性經濟來合理化加速環境破壞的購買,那就是對於自己有雙重標準的寬恕。一方面我們覺得上個世代預支了我們的購買力(透過國債轉移);另一方面我們自身又支持不設限的商業行為,徒留更差的環境問題給下一代。

相關年代與數據: 


CH1
傳統寵物店的進貨來源有些是環境極差的養殖場,沛斯麥與沛特多在1990年開始停掉銷售寵物的部門,轉而與救援團體、收容所合作。這個決定讓他們相關產品銷售量大增,至今有超過2500間賣場。班非爾寵物醫院也與他們合作,在八百家分店設立診所。

提高收養率,與降低繁殖率是對流浪動物問題的兩大解法。2014年鋅結紮手術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用氯化鈣為腐蝕劑,破壞三至十個月大公狗的生精小管。諸多方法使得安樂死數量從每年5500萬降至300萬。

到收容所認養會比在寵物店購買的原因之一是健康考量,養殖場的環境差,且有近親交配的問題,沒有絕育與施打疫苗。再來就是價格考量,收容所有捐款支付獸醫費用,領養費都比在寵物店購買還低。若為寵物保險(PetPlan),醫療支出還可以再降低。

而鬥狗的產業近年來也被持續打擊,美國人道協會要突擊廠商時,需要花十萬美金在人力、醫療需求、運送等等。2014有聯邦法官鬥狗者做出八年徒刑的判例,唯有透過法律才能避免不顧後果的業者繼續浮現。

CH2
麥當勞主要供應商之一史密斯菲爾德已淘汰豬支定位欄。2012年麥當勞聲明放棄妊娠定位欄,其他品牌迅速跟進,2015年沃爾瑪也承諾放棄。密集圈養將在各種動物養殖中受消費者關心。

CH3
以基因培育方式合成肉或是替代性雞蛋是一大商機。美國人道協會注資50萬美金在培育肉的超肉公司。漢普頓溪(Hampton Creek)公司則是製作蛋的替代品,破冰商品為替代性美乃滋,在推動商品時觸動舊有勢力的利益,受到聯合利華控告與食品藥物管理局、準官方單位美國雞蛋委員會的壓力。

CH4
海洋世界的虎鯨表演秀過去是他們吸引客人的熱門節目,在各方的施壓下,最終決定不再引進新的虎鯨。訓練師與虎鯨共游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已發生過多起虎鯨攻擊事件,嚴重的甚至致死。

CH5
動物試驗已在各地減少,因為這本身就不帶有準確性。檢驗沒問題的藥物應用到人體上仍有風險。現在多以體外培養的組織或皮膚來替代動物試驗。

CH6
過去一世紀,美國本土不曾有狼攻擊人類致死的事件。目前只剩下明尼蘇達州北部,及安大略湖的羅亞爾島有殘存的狼群。因為狼會獵殺生病的獵物,為鹿群築起防火線,鹿的慢性消耗沒有蔓延到有狼的區域,可能的解釋是狼獵殺了有病的鹿。吃鹿肉的人若吃到生病的鹿,可能會感染庫茲飛德-雅各氏症(狂牛症)。

對野生獸群。如馬群的節育是控制數量的方式。避免在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內對過度繁殖的象群屠殺的形況再發。由於美國大多數人都住在郊區,有很多遇到鹿的機會,大多數人會選擇控制數量而非殺戮。

2019年7月2日 星期二

[閱讀] 以阿拉之名


中東國家對西方失望始於英法俄私下的賽克斯-皮科協定,巴黎和會最終將鄂圖曼帝國分割的形式完全符合三國事先溝通好的協定。一戰時西方國家以支持阿拉伯建國,爭取他們參戰。但戰後他們不希望看到強大的阿拉伯帝國再出現,取代鄂圖曼土耳其。相對地,他們以代管之名,分割鄂圖曼並且對這些國家輸出民主。

即使英法建立了國會制度,也只是將其當成殖民的工具,民眾沒有享受到民主的益處;美國沒有做到威爾遜民族自決的諾言。1947年聯合國將巴勒斯坦分為巴人自治區及猶太自治區,1947年以色列空軍陸軍進攻埃及(蘇伊士運河危機),但西方國家多半支持以色列。這些種種都讓阿拉伯人以泛阿拉伯民族主義為旗幟起身反抗。

然而泛阿拉伯主義的國家埃及、敘利亞、伊拉克等,並沒有成功統一成一個阿拉伯國度,西方劃出的國家版圖已成功地切分這裡的民族,即便他們在鄂圖曼帝國時期,並不會看重彼此的差異。每個阿拉伯國家都抱緊自己的國家認同,埃及等國與以色列的衝突不斷。

並非沒有領袖試圖消弭民族間的鬥爭,但他們往往執政不到10年就被政變或是暗殺。1928年哈桑.巴納成立的穆斯林兄弟會,希望解放宗教共同體,掙脫西方控制,建立全由穆斯林組成的國度。阿拉法特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後續成立將解放當成唯一意識形態的社團法塔黨。將游擊戰用到全球,劫機、轟炸和暗殺,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殺害12名以色列運動員。

中東地區的紛爭,西方國家要負相當大的責任。美國的許多盟友至今無法諒解美國未經聯合國授權便進攻伊拉克。以反恐的名義,在海外逮捕嫌犯,未經審判就拘禁這些人。轟炸伊國的基礎建設,並解散伊國的軍隊和警察,使他們加入反抗行列;讓自由媒體成立,又壓制佔領軍的媒體;呼籲人權,卻又在阿布格萊布監獄虐囚。

即便民間有再多NGO組織對伊斯蘭世界釋出善意,都抵不過官方一次軍事行動所帶來的仇恨。在冷戰結束後,美軍援助的阿富汗受訓人員分散到中東各國後,伊斯蘭激進派便填上了泛阿拉伯主義後的意識空白。西方的自證預言,將對方視為恐怖組織,在當今實現並且為自己帶來潛在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