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5日 星期二

[閱讀] 隨經濟


企業應該在有優勢時,尋找可能的次世代主流服務,並將資源投入研發第二曲線。
而現今的優勢模式便是利他的隨經濟,藉由弱連結與利他開拓市場。

弱連結是指彼此間可能只有少數共同興趣或是交易,因為過去的好印象,來自對方的其他評論會較容易被接受。時間一直是人類最寶貴的資源,在弱連結串聯世界的當下,誰能幫客戶節省最多時間,或是能第一時間取得信任,就可以持續做鎖定客群的生意。

面對不連續的創新,過去的核心能力反而成為僵化的來源。降低交易成本,須要有誠信、公開透明與區塊鏈。誠信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如契約、談判和監工等等。有些大公司即使意識到第二曲線的問題,也會為了財報好看,不願投入前期虧損的創新研究。

古典經濟強調利己與生產成本;數位經濟強調平台與交易成本;而隨經濟則是強調利他與共有成本。隨著支付與信任技術完善,民眾可以從分享資源獲得報酬。因此在市場中做到互補,才是勝出的關鍵。因此要開放API(Application Interface) ODI(Open Data Interface)與信任數位足跡。在利他的生態系中創新才容易(如興起的零工經濟)

當留下數位足跡可以轉化成金融信用分數後,人們會更願意留下數位足跡,而這也提高了他們被自己感興趣的弱連結同好聯繫的機會,當然被查水表的風險也同時提高。當我們信任陌生人,AirbnbUber等產業也隨之誕生。這些平台上的臉書與Google帳號留言,會成為我們的參考依據之一。在享受弱連結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必須對模式灌輸有所警覺,讓每一個進到生活的資訊,都經過第二系統的思慮。


2019年6月21日 星期五

[閱讀] 歐亞現場


張翠容以親身採訪的經歷,寫出烏克蘭土耳其、伊朗、印度和緬甸不同的國情與衝突。


因為不同的宗教或是民族認同,會使得國內的族群對立。人類最擅長於根據民族、資產、信仰等劃分出各種族群,而在一統的多元文化帝國瓦解後,各國開始以民族劃分,少數派系便受到各種打壓。


英國在殖民印度時刻意加強印度的種姓、宗教、性別對立以方便統治。大乘佛教普渡眾生,但在緬甸,羅興亞族穆斯林被排斥與傾軋。土耳其曾在凱末爾領導下取消宗教法官,秉棄大部分的伊斯蘭傳統,但後來艾爾多安重新推行伊斯蘭化。在伊斯蘭國家,贊成現代化的發展的族群與保守派系常常互相內耗,因為損害到了既得利益者。

政府在面臨困境時,以民族為由呼籲民眾,並請求支持。但是當經濟政策不湊效,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時,只會更容易引起國內的對立與分離。中東貧窮的難民也較容易被說幅並加入極端組織。


文化與社會背景決定了我們大部分的性格因素與價值觀,或許民族自決是大部分人希望的,但部分烏克蘭人反而認為蘇聯時期較好,在購買力上勝過現在許多,可以自由到其他蘇維埃共和國旅遊。要解決這些衝突,最終還是要回到改善貧窮這點上,印度以資訊業為重,大部分從事其他行業的人民處在貧窮線下,這種情況下,高收入的階級談民主與進步,皆為空談。



往下看到悲慘世界,而不是以民族或是不同的宗教為由互相內耗。這樣才是真正的幫助人民。

2019年6月16日 星期日

[閱讀] 大緊縮



作者馬克.布萊恩認為樽節,也就是減少支出與債務的做法是無法振興經濟的。擴張型樽節更是無法做到,削減刺激經濟的債務支出,同時又追求經濟成長,只是緣木求魚。

希臘使用樽節的背景是過多的開支,這時減少支出合理,同時期歐洲其他國家並沒有樽節。若大部分國家都減少進口,砍各種預算,只會讓市場規模越來越小。在知道樽節失敗的數次歷史後,各國還是依賴樽節的原因是因為選擇減少。

選擇減少是從使用歐元開始,歐元的建立使得歐盟各國無法藉由印鈔調整通膨率,又不能讓幣值走貶,也不能讓銀行破產,剩下的選項便是透過物價與緊縮工資來做調整(樽節)。歐元缺陷與銀行的高槓桿投資的系統,只要一點波動就足以耗盡銀行的流動資金,再嚴重一點就需要政府救援。

政府金援銀行後,負債暴增,這時樽節就成為很合理的選項了(而且選擇也不多)。但整件事實際上是以低所得的大部分人民的錢,去維持投資利得的階層不垮。樽節開始後,實質被衝擊的又是以低所得族群為主。這也是作者厭惡剝削人民兩次的樽節政策的原因。

作者在蘇格蘭的貧窮家庭長大,依靠社會福利以及獎學金翻轉階級。若是政府相信樽節可以改善財政,並且減少各種福利制度,或是減少舉債刺激經濟(減少就業機會),這種翻轉的機會將會越來越少,階級之間不再流動。政治家給人民的理由往往都是國家不當開支過多(而非銀行),若他們承認金融業與歐元本身的缺失,政治生涯也差不多走到盡頭了。

出問題時,歐盟高層指著各國政府罵,但其實是民間的銀行與歐元這制度的先天缺陷導致歐盟的財務問題越來越大。他們只注意通貨膨脹率、預算赤字與國家債務,但選擇性忽略整個銀行體系已經大到救不了。根本不是樽節可以挽回的,樽節只會帶來更糟的結局。





2019年6月9日 星期日

[閱讀] 驚歎愛爾蘭


吳祥輝 著


愛爾蘭和芬蘭、挪威等國一樣,有美麗的自然風景。1172年羅馬教皇承認英格蘭對愛爾蘭的統治權,此後愛爾蘭便處於被壓迫的狀態。導致人口持續外移,1841年時818萬人,到了1901年只剩445萬人。愛爾蘭裔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葉慈、蕭伯納、希尼、貝克特晚年時都選擇在他國度過。愛爾蘭在歷經陣痛後,因為外資與歐盟,使得愛爾蘭經濟起飛。

當時對愛爾蘭的約束法案有:不准英格蘭人和愛爾蘭人通婚或收養;不准英格蘭人說愛爾蘭語;不准在英格蘭沒有土地的英格蘭人在愛爾蘭擁有土地;對仍信奉天主教的愛爾蘭人施加諸多限制,並且將土地與選舉權綁定。

對於英格蘭的暴政,愛爾蘭有和平與暴力的方式進行反抗。和平改革的歐康納、巴涅爾、格萊斯頓走政治路線,慢慢推動改革。而武力衝突有1690伯伊恩之戰;1798年的九八造反;1803年愛默特的革命;1916年的復活節起義等等。在愛爾蘭必須小心使用12th、及光榮革命這兩個詞。

愛爾蘭的許多改革是英格蘭出身的首相格萊斯頓努力促成,他支持群眾對抗上層社會。推動愛爾蘭教會法案,切換教會和政府的連結。逐步通過使愛爾蘭人痛苦七百多年的土地問題。修正750項關稅,刪除1200項,支持自由貿易。在他最後下台前,愛爾蘭自治法案通過。

關於武力抗爭方面,在1919年後,愛爾蘭共和軍IRA(Irish Republican Army)UK軍警、官員下手,英格蘭方面便回以區域性的血腥鎮壓。直到1921年才談判並停止英愛戰爭,北愛爾蘭分離而出。

數個世紀的抗爭化為記憶與種種人物的雕像,坐落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中,可以看到愛默特雕像、大饑荒時期的雕像。對於愛爾蘭民族,他們沉浸在悲傷的環境背景中許久。因為在愛爾蘭土地取得容易,人口密度低,勞力便宜,加上外資與歐盟援助,使得愛爾蘭經濟起飛。2006年,全球10大軟體公司都在愛爾蘭設立分公司。有9家大藥廠在愛爾蘭設廠。

如今愛爾蘭的GDP超過UK一萬多美金。他們招商的主打便是效率,主要爭取的項目有電腦、製藥、軟體、金融服務等等。並且以蓋爾特語為母語。最喜歡的啤酒品牌是健力士。但是基礎建設與福利制度相對缺乏,貧窮線下的人口佔總數10%


2019年6月5日 星期三

[閱讀] 星際效應:電影幕後的科學事實、推測與想像


基普.索恩作為星際效應的科學顧問,為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要求給出許多合理的物理解釋,也堅守片中任何物體的速度都不可超過光速的底線。除此之外,即便他最有心得的重力波在片中著墨甚少,他也沒有任何意見,因為過多的元素會使觀眾分心,即便這部片的出發點在無不得違反物理定律,但主角永遠是人為他人的善意與惡意。


由於諾蘭希望在米勒的星球上的一小時等於地球上的七年,索恩計算後發現在一個極端條件下,自然界允許這種情形發生。這條件便是黑洞-巨人必須達太陽質量一億倍,轉速逼近理論的最大值。此外片中關於巨人黑洞的影片也是藉由索恩提供的計算方程式模擬出來的,包含主影像到第十級影像。永續號的結構也是想像中最能抵抗潮汐重力的結構,在因爆炸而高速旋轉時,也能承受70G的離心力。

但片中仍有些部分,為了導演需求而修改。比如在往米勒星球時,庫柏用中子星來做重力彈弓的剎車以節省燃料,但合理的選項應該是另外一個黑洞。巨人的吸積盤在片中也移除了都卜勒效應的影響,沒有紅移與藍移。在大家第一次看到巨人時,也縮小了它佔據天空中的視野角度。

                                                 參考書目: 費曼的六堂相對論


片中的核心蟲洞與多次元的超立方體,則是根據現有理論的猜測。在體中應該會看到六面相同的景象,而片中諾蘭將其複雜化,時間以有形的次元展現。除了超立方體,霍金猜想若藉由蟲洞,無法回到過去。因為若回到過去實現,原先的一顆光子變成兩顆,並持續增加直到蟲洞被摧毀。

最後以教授常掛嘴邊的詩句做結。當遭遇困難時,藉由現有的資源與理論去試圖找出解答。即便沒有把握,即使很想陪在女兒身邊,也要為了渺茫的希望重拾自己的工作。

不要溫順地走入那良夜,白晝將盡。就算年老也要燃燒咆嘯,怒吼抗拒天光沒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