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1日 星期一

[閱讀] 氣味記憶與愛慾(An Alchemy of Mind)



作者黛安.艾克曼是位作家、探險家、記者。以文學的筆觸描述大腦內的各種行為。右腦擅長視覺與運動,對人生展望偏向負面;左腦擅長言詞和語言,是樂觀派。右腦會為各種現象提出解釋,這也是記憶有時不是全然真實的原因。不論哪種,都是由突觸和神經膠細胞彼此交流形成。而神經膠起到的作用不只有固定,它還會提供乳酸及清除伏胺酸,這種神經傳導分子過多時會有毒性(中風和阿茲海默症的症狀)。大腦在學習時的舉一反三,在於環境給予的刺激,以及父母的教導。只有看到父母恐懼時,嬰兒才會對那件事物感到恐懼。因此和精準用腦裡的概念一致: 我們必須專注在自己希望架構的行為及習慣上(雙重專注)

記憶與自我認知是心理學的重點研究項目,其中長期記憶需要大腦連結,然後將記憶分散儲存在整個大腦,而不像短期記憶存在海馬迴中。青少年電子訊號連結的秒數長,容易形成長期記憶,年老後連結秒數短,因此對年長者來說,需要花更多時間學習新技能。自我認知和前額葉有很大的關係,有一種物理治療方式是直接破壞前額葉壓力區的神經連結,會使暴躁易怒的人變成較平靜的個性,但副作用是他對自我認知的能力下降。以育兒觀點來說,從懷孕期間就要開始注意身心放鬆,胎兒出生後,也要持續給予懷抱跟撫摸,會幫助嬰兒建構大腦對前額葉的連結。我們知道個性一半來自於基因遺傳,這部分無可改變,但還有一半的後天教養,是我們可以著力的。

由於語言,我們才有文字記憶,讓我們不必親身經歷,就能學習並記住知識或體驗。但是使用文字,也會妨礙了解。寫下筆錄的犯罪事件目擊者,事後回憶時,只記得寫下的事物,而非實際觀察到的。因此正如各類的工作效率書所倡導的,記錄筆記時應該記下重點,以及幫助自己事後能聯想到的,藉由文字,將短期記憶透過腦波連結,轉成長期記憶。

意識是人類自詡為特別生物的一項特徵,但事實上其他動物一樣也有意識。博滿州有隻紅毛猩猩,藉由迴紋針開鎖脫逃多次,平時會拉直藏在上唇。園方的監視攝影機發現牠會趁沒人注意時才開鎖,並跑到動物園中漫步。牠有意識到自己在做不被允許的事情。

這本書是在博客來買下的,看大綱介紹時,原以為是專業的心理學介紹書,不料作者用了許多文學性的描寫。對於腦內的活動,這種各種描述串連而成的文學寫法,是另外一種理解的方式。把想像力、洞察力與創意都形容為資訊處理聽來太過冷酷。腦這種系統可以藉由不整齊、不精確但才華洋溢的做法有更精彩的發揮。精準的腦是電腦,完美的腦則不存在。

2018年11月21日 星期三

[閱讀] 勝算


亞當.庫查司基

自古以來,各式的博弈總是有玩家想找出系統的破綻,進而賺錢。不論是紙牌、輪盤、賭馬、保險期望值計算等等。賭場會希望設計出相對隨機的系統,以免被找出偏差,但是賭客可以靠自己的記憶或小型電腦的輔助壓住勝算較高的目標。這些人被賭場禁止入場後,還可以去嘗試破解賭馬及彩券的系統,因為這些賭場不會禁止特定賭客。賽馬場一開始就抽成19%,已立於不敗之地。他們要做的只是保證賠率盡可能公平,已吸引更多賭客。賭場會用米達斯演算法自動更新螢幕上的賠率,但賠率設定也可以取巧。比如畢諾克運動投注公司就會貼出粗算版,接受小額投注,吸引精明的賭客套利,從而獲得更精確的預測。

而在市場交易方面,程式交易因為能夠快速套利的優點被各家券商採用。搭配已寫好的預測條件,能夠在判斷有利時比人類更快成交。但這也導致數次的閃崩,都是在數十秒內各家的程式彼此交易,在人類反應過來時已造成數千萬美金的損失。2013/4/23美聯社的推特上出現一則歐巴馬受傷的假消息,是由駭客造假的,但金融市場已對其做出反應,機器人程式搜尋線上消息後,希望比競爭對手先運用消息,於是開始交易,短時間內就有大量的券商程式彼此互相交易。造成1360億美元的市值蒸發。類似的閃崩在2006-2011年間,在美國市場發生了數千次。股價會在短時間內暴漲或暴跌,再恢復原狀。

紙牌與賭場啟發了許多統計觀念與技巧,如蒙地卡羅法(正面表列)跟賽局理論。有更快的電腦後,投注公司使用的運動分析模型不只預測比賽結果,更分析各別球員扮演的角色。狄克森跟柯爾斯在1997年應用統計學報上發表的研究成果是現在投注公司的最初理論基礎,後來狄克森創立預測運動比賽結果的艾塔斯運動公司。迷信當道的時代已經過去,精確和研究才是攻克各種賽局的關鍵。

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閱讀] 精準用腦


作者:樺澤紫范

這本書作為工具書表現十分出色,有實際的項目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作息和工作效率,當然和其他所有工具書一樣,需要自己實行後才有效果。對較晚下班的族群來說,可以從簡單兩件事開始做: 10分鐘靜坐跟10分鐘的閱讀,20分鐘的計劃在執行上並不會有太大壓力,反而可以每天執行,也能作為工作模式與休息模式間的切換過渡。作者從大腦效率低下的原因到改善作法都有介紹,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大腦。

大腦出錯的原因有專注力不足、工作記憶不足、大腦疲勞、大腦老化這幾種。又區分為暫時性跟長期性。從臨床治療的實證可知,吃藥並不是治療憂鬱症的最佳方式,最好是讓患者正視自己的狀態,並且遠離高壓的環境。憂鬱症患者不是一天造成的: 去甲狀腎上腺素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專注力以面對壓力,但是若長期處在恐懼高壓的環境,持續分泌的結果就是枯竭。而去甲狀腎上腺素、血清素的缺乏最終就導致憂鬱症。另外產生過多皮質醇也是憂鬱症的高危險因素,同時也會容易罹患糖尿病,因為因長期壓力分泌的壓力赫爾摩跟皮質醇會使得葡萄糖耐受不足。

我們可以藉由閱讀、運動、烹飪、正念等方法。有氧運動可以在短時間內提升工作記憶數小時,更會分泌培育大腦神經的BDNF。搭配正念療法,可以有很好的效率提升: 控制壓力賀爾蒙、活化前額葉、活化血清素。平時更是要關注自己的狀態,就像疲憊的人會勉強自己工作一樣,瀕臨崩潰邊緣的人往往覺得自己還撐得住,最終多是導致自己陷入憂鬱症的境況,體內各項腺體分泌酵素的效率都減低了。

要避免焦慮跟憂鬱有一種方式: 做自己設計好的動作來替換掉大腦的焦慮。許多頂尖的運動選手會這麼做,如鈴木一朗就有自己的一套複雜動作。這是由於大腦一次只會做一件事情(所謂的多工只是極快速的切換,且會消耗腦力)。產生的皮質醇過多時,還會抑制海馬迴的發育,導致儲存暫存記憶的海馬迴區域減小。善用反蔡尼格效應,忘掉已完成的事項;在高專注的早晨,做在工作清單上,需要高專注力的項目等等,都是訓練腦力的方式。細部來說,一天中有超晝夜節奏,90分鐘的專注後,會有20分鐘的休息期(專注低下)。配合著這個規律,或是將需要高專注的工作放在自己精神的高峰上,會對工作效率十分有幫助。

因此套用到實際工作,我們可以更改待辦事項的紀錄方式: 將需要高專注力的工作特別標星號,在早上完成它們,這樣做會比在低專注的下午做還要省時間跟避免因低專注發生錯誤後的事後補救。另外工作環境太過高壓力,那就要考慮一下目前的工作是不是真的適合自己。就算覺得自己為了家庭,還可以撐下去,但心理健康會漸漸衰退,這樣的環境極易導致憂鬱症等心理疾病。這個說詞並不是貶低罹患憂鬱症的人,心理疾病定義為:會影響到自己的健康或是會波及到家人(情緒勒索等)。我相信世界上也有在高壓環境工作,仍然覺得很快樂的人,或許是獲得的成就感可以給予他補償。但除此之外的一般人,應避免一直勉強自己。

此外抱怨也是需要有意識避免的行為,因為一再地對親友抱怨,只會加深其印象。借酒澆愁更是嚴重,喝醉時我們的心智更接近潛意識,在此時抱怨或喝悶酒,只會將這件事情印到自己的潛意識裡。要紓壓可以採用的方式是,先寫下今天發生覺得不好的事,再寫下今天開心的事情。以開心的事情做收尾,讓意識專注於愉快的事情。久而久之,整個人的面相跟氣場會和整天抱怨的人不一樣。大腦的機能是可以持續增強的,只要我們願意有意識地去練習跟使用它。

2018年9月25日 星期二

[閱讀] 海權爭霸


詹姆斯.史塔萊迪
SEA POWER-The History and Geopolitics of the World’s OceansADMIRAL JAMES STAVIDIS

我們從一個文明的發跡地點,就可以由地理位置推斷這個文明是否能成為帝國,從經緯度就決定了該文明的發展前景。中世紀威尼斯即便所在地物產不多,仍藉著十字軍東征的東風興起,他們不占領土地,只建立貿易基地,包含具戰略地位的克里特與塞浦路斯。更早的羅馬帝國,即便是陸戰起家,也體認到海權的重要性,由被他們征服的希臘人為羅馬建立艦隊,和迦太基人角逐地中海的制海權。加鐵製跳板的羅馬艦隊用原始的登艦戰術擊毀大量迦太基戰艦(登艦戰為他們熟悉的陸戰)。種種事例顯示,當一個國家透過陸戰征服附近的疆土後,最終還是要發展海戰勢力,才能在文明的競爭衝突中,保持領先的地位。

而要在海戰領先,除了要有目標海域的港口或是重要島嶼,更重要的是科技上的領先。鄂圖曼土耳其在對基督教世界的征戰上,原先都是節節勝利,直到1571年的雷班托海戰。歐洲聯盟艦隊約有200艘船艦,土耳其則是投入超過250艘船艦。基督教聯軍能勝利是因為戰術得當,且有威尼斯的六艘三桅大帆船切割土耳其的船陣。20世紀初,德國政府當時認識到殖民的迫切需要,開始大量造艦。但這行為在英國眼中就是嚴重的威脅,於是英國用海軍封鎖德國在北海的海權,與此對應德國祭出潛艇戰反制英國。1915年德國擊沉露西塔尼亞號客船導致美國參戰,美國因參戰得到早期雷達及聲納系統的科技卡。

史塔萊迪官拜美國海軍四星上將,退役後在塔夫坎大學任法學與外交院的院長。他就海洋之母太平洋、殖民搖籃大西洋、未來之海印度洋與北冰洋等海洋
分析美國在這些地方應有的戰略布局與外交策略。除了維護美國海權,史塔萊迪任北約盟軍最高統帥期間,也針對索馬利亞海盜問題聯合各國清剿。28個北約會員國、阿拉伯各國、俄羅斯、中國、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國都參與清剿海盜的聯合艦隊,史塔萊迪前往各國首都協調此行動。並用驅逐艦巡邏,搭配長程海上巡邏機,為了指揮空中指管作業,北約還出動空中警戒系統E-3AWACS)機。協調商船與油輪組成船團,並和商船共享海盜活動資訊。但這個海上問題也需要陸地的配合: 維護陸地安定,需要公正的法律跟監獄系統,最重要的是建立教育與就業的長久之計。

史塔萊迪由於親身經歷過令人神經緊繃的冷戰時期,十分希望各區能和平地發展,在領土糾紛上不要演變成熱戰。以俄羅斯為例,克里米亞是俄國對黑海的出入窗口,俄國絕對不會對此區域輕易放手。格陵蘭因為北冰洋的資源開採漸漸富裕,雖然他們希望脫離丹麥,但哥本哈根當局為了北冰洋的話語權,會用各種手段防止格陵蘭獨立。當然這些衝突來源已久,美國能做的就是更重視北冰洋與南中國海,盡量多與各國建立加油與補給的協議。為了避免衝突,盡可能的合作是必須的,但必要時也不惜對抗。雖然聽起來很官腔,但這是走過冷戰鋼索的史塔萊迪有自信達成的。


參考書目:
槍炮、病菌與鋼鐵
德國海軍的崛起-走向海上霸權
坐困北海的噬血狂鯊

2018年9月6日 星期四

[閱讀] 我相信世界可以改變


李容馬

在台灣網路新聞下的評論區,常常看到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這種諷刺的回文。記者可以直接抄PTT的文章,甚至不用具名。傍晚新聞又以負面報導居多,因為聳人聽聞的消息對收視率有幫助。但我相信很多台灣記者是很認真地查資料跟寫報導的,只是最後大多被擋下不報。

韓國記者李容馬就是這種類型,全羅道南貧困家庭長大的他,在讀全州高中時就感受到韓國無形地競爭壓力若成績不好,就是沒有價值。而地緣的歧視也很明顯,韓國有36年是由嶺南人出任總統,不管是經濟開發,或是權力交替,都持續排擠湖南區域的福利。在這種環境下,李容馬選擇讀首爾大學的政治系,讀書期間就參與許多社會運動,期望能夠改變社會。但是就他後來任職MBC記者的經驗來說,如果空有理想的人掌權後,並不會對制度有根本上影響。

韓國內那種讓人無法喘息的壓力形成已久,原因之一是財閥壟斷。東南亞金融風暴後,韓國政府並沒有出手拯救所有的銀行,許多不實企業和不實銀行被清算。許多正職員工被資遣,大部分的人後來只能做派遣的工作。這一切導致財閥和一般小公司的差距更大,這也是歷任經濟官僚的政策造成。他們認為用涓滴效應治國,不斷提供政策上的方便扶植大財閥,它們自然會帶動周邊產業鏈成長,進而改善韓國的GDP。這一開始的確有效,但現在持續成長的體系不復存在。

後續接下爛攤子的盧武鉉政府又沒有起到再平衡的作用,只是消極地交給自由市場,但這種舉動只會讓財閥有機會併吞更多的競爭對手。盧武鉉政府應該做的是扶植中小企業,不要讓財閥獨大。越晚處理,財閥的影響力就越大。2000年時郭魯炫等法學教授向檢察官告發三星的非法繼承案件,但檢方的處理方式是用時效最短的七年公訴,並且在時間內都採拖字訣。那時李健熙給李在鎔60億韓幣,繳了16億的贈與稅。讓他購買未上市的三星愛寶樂園債券,其股票價值往後暴漲數百倍。這個告發案如果三星敗訴,會傷及其命脈。因此三星動用累積的所有人脈和關係,讓檢察官站在他們的那一方。媒體界敢撰寫相關報導的就只有李容馬一人,但是他的報導也被MBC用拖延的方式掩蓋掉,根本沒有播出來。

韓國除了就業競爭激烈,如果學經歷不好就只能當派遣人員。公司或是政府部門內部又十分官僚化,這是因為韓國政府有數任總統都是武裝政變上位的,因此內部氣氛十分軍事化。上級只想聘請乖乖幫他們做事,不要有自己主見的人。此外檢察官、律師、記者這些無冕之王又有很大部分的人並沒有盡到應有的責任。跑政府新聞的資深記者在酒駕被攔下時,還敢對警察頤指氣使,最後動用關係免責。檢察官遇到財閥或是政府有關的案件,往往會接受關說冷處理;有些律師甚至收費後不出庭導致被告敗訴。這些在作者經歷威權統治的時期,是很常見的可悲現實。李容馬雖然以自己的努力,盡量撰寫檢察官失責、財閥違法等的報導,但是幾乎都無法播報出來或是見報。有相同理念的長官最後也被鬥走,韓國大公司、政府部會的高層人員幾乎都支持財閥。認為工會和罷工的國民只是在扯他們的後腿,並且將參與人士資遣。

李容馬做過首都圈的報導,還有前往阿富汗當戰地記者的經驗。他在MBC各部門服務過,因為上級都很討厭他,將他視為麻煩踢來踢去。細數他的職涯,有外交、經濟、文化等部門的記者經歷。他也親身參與並支持工會罷工(因此被MBC解雇)。近年來雖然因為腹膜癌末期休養,但仍然將他的經歷寫成本書,希望改變的種子能在韓國國內成長茁壯。

2018年9月4日 星期二

[閱讀] 這不是你以為的俄羅斯




我們對俄羅斯有許多的刻板印象,認為他們極為嗜酒,不懼怕任何鬥爭。但其實所謂的戰鬥民族是非常傳統的,非常大男人之外,第三羅馬的斯拉夫民族也因為曾被蒙古的金帳汗帝國統治,所以襲承了不少東方的文化。比如喝茶與談論生肖,在俄羅斯人人知道自己的生肖。而且比起星座,生肖相關的書籍在俄羅斯反而更加盛行。至於嗜酒的俄羅斯形象,其實非常真實。他們的飲食文化也和伏特加相關,許多重鹹的特色料理,再喝完伏特加再品嘗,才是道地的味道。伏特加會將料理的鹹味沖淡許多,它和下酒菜有牢不可破的關係,兩者同時出現是一種美食界的詞彙。

俄羅斯人有20%的人口居住在北極圈內,由於面對極嚴酷的氣候,他們的性格有一種從悲觀而生的樂觀,即使因為大雪堵車5小時以上,他們也只是聳聳肩,說”It’s Russia.” 無法改變的氣候因素造成他們的情商極高,在常常需要排隊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像日本人一樣很有耐心的等候多時。實際上俄羅斯人約有1/3的時間是消耗在排隊上,而他們在排隊時也會彼此互相交流。所以在蘇聯統治時期,隊伍中常常有監視的政府密探,觀察是否有反抗的火苗在民間誕生。

俄羅斯領土廣袤,政府當局放眼北冰洋的資源而積極布局。他們擁有30艘破冰船,其中七艘是核子動力艇。他們的民眾到過其他國家旅遊的人極少,因為光是要遊遍國內,就是一大成就了。另外他們還有貧富差距極大,以及男女人口比例失調的社會問題。2014年後的盧布暴跌,對民眾的生活造成極大影響,政府的規費甚至只收美元不收盧布,有錢的資產階級焦慮地把資產換成較不易貶值的不動產和有價證券,一般民眾則是相對地淡定。放任手中大部分的現金資產價值起起落落,反正他們都買國產品就可以了。

但是關於福利方面,他們其實比台灣完善。只要能考上公立學校,學費是政府幫忙出。男性60歲,女性55歲就可以領養老金,但因為盧布貶值的關係,若是沒有規劃資產的老人,會面臨退休後仍要兼差賣花補貼生活費的問題。公立醫院醫療免費,但是品質極差,有錢人都會去私立的醫院就醫。一般民眾偏好自己到藥局買藥。

他們規模最大的節日是5/9,也就是納粹德國簽訂降書的日子。在1923年出生的蘇聯役男,有80%在蘇德之戰陣亡,當時他們以簡陋的軍備迎擊,終於撐到美國參戰,最後可說是慘勝,這也是俄羅斯人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的原因。而在二戰中倖存的老兵待遇極高,不像在台灣的榮民。俄羅斯老兵是很受敬重的。

這本書提到許多俄羅斯生活的實際樣貌,斯拉夫民族雖然一直遭受外敵挑戰或是奴役,但他們對於困境,就像面對嚴寒氣候一樣。始終在心中抱持著希望。”It’s Russia”

2018年8月22日 星期三

[閱讀] 零工經濟來了


Diane Mulcahy
到了而立之年的年紀,相信很多人會為生涯規劃感到焦慮。這些焦慮來自看到同屆的同學拿到高薪的工作,或是已組美滿的家庭等等。這本書和協槓青年很像,都是鎖定這種客群述說。不管在世界何處,五子登科都是大部分人的目標,黛安也沒有要反駁這一點,他只是提到可以將退休後的預計生活提前穿插在目前的生活中。畢竟人生變化很多,現在就有被工作、家庭推著走的話,想做的事情即使到退休後,也還是會有其他理由出現而被暫緩。

全職工作正在減少,約聘工作相應增加。這種環境下,有一技之長的零工經濟是個人可以考慮的方向之一。一開始也不必直接辭職挑戰純靠接案過活,可以在下班時間外接案,先試試自己的可能性。一開始會需要付出休息時間,自己的假日旅遊也會減少,但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因為成功是個人意見,不是共識決。有個想像練習是寫自己的訃聞,再和自己敬佩的歷史人物做比較。就能更加知道什麼對現在的自己是必要的,而什麼可以捨棄。

另外也要避開二分法謬思,長期來看,其實現職跟兼差可以兼得,我們可以在各領域取得成功,而非一定要離職。可以先組一個工作組合,想像自己未來想做的職業,如果關鍵技能還缺少也沒關係。去找相關的零工先做做看,再用自己的閒暇時間去學習。但是要注意太多元只會讓自己精力分散,鎖定一個目標,只找相關的零工去做,或是只看相關的書,上相關的課程。

在下班的接案財務,取得一定的成功之後,也不要貿然辭職。一定要做好充分的退場策略再辭職。善待雇主,提早通知,並且做好交接。專案過活後要找好個人的健康保險及退休儲蓄帳戶。接案生活中人脈是很重要的,但要經營並不是一直遞名片,而是製作和自己工作的文章或是影片,可以在Medium這種網站上持續更新,並且追蹤該領域自己欣賞的人,覺得自己有一定的知識後,多和作者互動,大部分作者都樂於得到讀者有深度的回覆。簡言之,經營人脈也要集中精力,鎖定該業界去發展。同時也要持續付出,人際關係的根本是予與求。

工作時也要規劃自己的休假和財務,畢竟我們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才選擇零工經濟。財務方面以租借代替購買,以使用權代替所有權是較佳的選項。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時,可以延長工作年數,延遲退休。因為零工經濟者不是在一天八小時的工作環境,每年也可以自由安排長假休息,我們合理假設他們身心更加健康。

在台灣,相關的網站或平台雖然比美國少,但我想本書的核心概念還是通用的,重點是一技之長,而且是要自己喜歡的事情,不然會跟原本只為了薪資的全職工作完全一樣。如同作者提到的,時間是比金錢更寶貴的資源,金錢不夠可以貸款。時間浪費掉就這樣消逝了,因此下班後的時間如何運用,是有興趣的人能否組成多元收入網的關鍵。

2018年8月15日 星期三

[閱讀] 真確


Hans Rosling / Ola Rosling / Anna Rosiling Ronnlund

漢斯是臨床醫師、數據專家、全球公衛教授,2005年創立蓋普曼德基金會,協助人們了解整個世界。我們通常或多或少會有概念上的認知偏差,包括二分型、負面型、宿命型、直線型、恐懼型等等。書封有一張很有趣的泡泡圖,將每個國家的平均所得和平均壽命放到平面圖上,人口越多的國家泡泡越大。很多人會以為非洲或是緬甸等地區的國家落在左下角,整張圖會分成上下兩區,代表刻板印象的已開發/未開發國家,這就是第一種二分型的認知偏差。實際上現在大多數國家都落到中間區域,平均壽命也都超過50歲。較好的方式是分成四個區間,作者有放一張很直觀的對照圖,將其所屬國家瑞典和各國比較。1891年的瑞典和2017年的賴索托在同一位置;而1948年的瑞典進步到2017年的埃及。

也就是說世界其實是一直在進步的,不論是平均所得或是教育程度。當然苦難以及災情還是有發生,但死亡率已經降低許多,這又可以談到另一個偏差: 比較。大多數人只看一個數據,比如巴西前10%有錢的人收入占全國的41%,看來巴西的貧富差距已太嚴重。但若和往年的數據比較,就可以發現這已是多年來的新低,1989年時巴西前10%有錢的人收入占全國的50%。也就是說這個問題已有在慢慢改善,而以往我們認為歸屬在未開發的國家們,終究會慢慢進入到代表中產的第三級,這帶來廣大的隱藏收益。

對跨國企業來說,拓展第三級國家的民間需求新市場,所帶來的收益會比提供第四級國家更多新功能產品收益來得高。要滿足第四級國家的新商品往往是小眾,而且要付出開發成本。脫離貧困只是這些地區居民的第一個目標,終究他們到國外旅遊時,會被當成觀光客好好接待。而非被懷疑是非法移工。

另一個觀念偏差是直線型思考。我們知道自己的身高並不會無限增高,但對人口成長卻有不同的估計方式。事實上人口成長也會趨近於飽和,2017年的聯合國統計顯示新生兒的每年出生數量已不再增加,若接下來沒有醫療上的重大突破,人類終老的平均壽命50年內增加到80歲的話,世界人口會在110億時達到動態平衡。

另外新聞媒體偏好報導負面新聞,所以我們會感覺治安越來越差,面臨的意外威脅升高。事實上由於各國的所得都增加了,在面臨災害時有更多的資源可運用。第一級國家在1991-2016年間的天災死亡人數已經降到31/百萬人(1965-1990時是59/百萬人)。恐懼和危險是兩回事,若把太多注意力放在可怕的事物上,會白白耗費精力。我們可以做的是了解到世界正在變好,但同時也有災難發生。可以以力所能及的方式表達支持,不必侷限形式。

2018年7月18日 星期三

[閱讀] 生命轉化的技藝學


作者 余德慧

本書類似讀書心得的分享,是將余德慧的授課內容整理而成。每章由兩三個學生分享讀書心得,作者再進行講解。探討的議題有自我框架優秀與傑出的區別、生死的議題、語言的力量等等。

通常在面臨生死關頭時,會有兩種表現: 認生與認死。認生就是感到大限將至,會盡力將生命圓滿。Randy Pausch在知道短期內自己將死於胰臟癌後,還是繼續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其在學校的演講,後續引起很大回響。後來專欄作家傑佛利訪問他數次,著作最後的演講。他要圓滿眼前的人生,留下重要的事物給親人。單國璽的死前圓滿則是將生命的剩餘時間都奉獻出去,在面對死亡時,往死亡的方向跨過去。只要有任何的不甘願,壓力、煩惱、悲傷都會接踵而來,更加劇死亡的進程。

即使不是自己面臨死亡,當有熟悉的親友離開時,我們也會有悵然若失的感覺。因為我們的實在存有是構築在和熟悉的環境與人的互動上,一旦搬家或是長期旅居在外,便會有實在存有崩解的情形發生,當然我們還是會熟悉新環境與認識新朋友,但那只是再構築新的實在存有罷了。真實存有則是明白且接受自己正在一步步邁向死亡,也因此可以獲得決斷的氣魄與意志(並非可以避免死亡)。也就是說,真實存有的人,時時刻刻都在實現自己的存世價值,不會等到臨死之前才突然改變生活方式,盡力去圓滿自己認為尚有缺失的地方。

有攝影師專門拍下人死前幾天的照片,佐以這些人最後的遺言出了一本書。大部分的人都是後悔自己沒有做到某些事。其實在面對臨終的人時,可以去撫慰他的身體情緒,不一定要接觸他。只是傳達在世的親友會好好面對他即將去世的事實,並且好好地生活下去。讓他對於在世一方沒有任何掛念。剩下的恐懼只是臨終之人在面臨自我的消散時的生死大恐懼。在真正面臨前大家都只是想像,或是藉由宗教及靜坐修行等等來排解恐懼。任何方式都是好的,只要不影響本來的生活。

潔思敏在知道自己的家人將去世時,離開居住地開始旅行,並在旅途中寫信給三個已不在人世的摯愛。這也是一種面對與排解的方式。只要真正誠實的面對,終究會得到心得(或是磨去對自己無用的觀念)

2018年5月22日 星期二

[閱讀] 玩別人的錢


玩別人的錢 OTHER PEOPLE’S MONEY by John Kay

金融化是促進經濟發展的一大要件,相同於其他實務經營的產業。借錢給剛起步的美國鐵路或是釀酒公司的銀行,但接受貸款的公司本身,對社會發展都同等重要。但是當金融化持續進行,銀行主管由交際手腕強的人換成對數學模型有研究的人才。這些人才拿的薪水相當優渥,以至於吸引了更多年輕人以進金融業為目標。那追根究柢,這些錢到底從哪裡來? 這些錢部分來自用會計手段侵占債權人資產,而債權人要過很久才會發現。

金融行為主要是放出借債、房屋貸款、基礎建設等等服務,一般的借存款等需求造成的收益佔銀行總收益的比例極低。就像我們看醫生會願意出高價尋求名醫,在諮詢投資管理時,我們也會去尋求高竿的基金管理人。但往往從績效上根本無法分辨哪一個人較為優秀,而他們的索取的管理價都很高。更糟的是,傳統仲介應以客戶的福祉為優先考量,但金融仲介已經將責任推得一乾二淨。1987年起,抵押貸款被包裹成債券出售,經信評機構評等後還可以再分割出售。

這錯綜複雜的網路大到許多公司根本不清楚自己的債權價值,信評機構也因為利益上的直接相關,做出許多偏袒牟利的評等。高盛用結構式投資工具(SIV)粉飾希臘的國家帳目,以讓該國得以進入歐元區。房貸償還能力的信評機構,將AA評等的標的和C級的混合,實際上能償還房貸的人沒有想像中得多。

融資機制還可以幫公共部門掩飾負債程度: 倫敦地鐵現代化與承包商的協議最終有上千頁,且需要支付數億英鎊的費用給律師和顧問。其借款由一家美國債權保險商擔保。國家財政因為短期負債表外融資而短缺。在全球資本的時代,政府積欠海外的債務比例越來越高,其信用保證來自於國家的償還能力。我們繳稅以享受現在的公共設施這種觀念其實是錯誤的,我們是在享受上一代的留存資產以及預支未來世代的債金。而金融業的種種借貸,對象畫押的擔保品很多都沒有擔保效力。

以歐洲銀行為例: 德國五千億歐元的債權,是由系統中西班牙和義大利以及希臘的未清償負債來匹配。在歐元區各國中央銀行之間負債的第二代泛歐自動即時總額清算系統有巨量的未清償餘額,是歐元體系的未爆彈。而金融體系中的管理單位則成效甚微,這些職務的地位很低,也很難雇用或是留住優秀人才。即使有勇氣說出疑慮,也可能不被機關官僚上層認同。光是由金融體系自身管理這個出發點,本身就是錯誤的了。任何銀行都無法避免利益糾纏。

在玩別人的錢這本書中,提出以上幾點總體經濟的見解。金融化的交互作用應該越簡潔越好,其管制也是。目前想抑制金融套利的監管已經過多,仍無法抑止企業避稅甚至是銀行自身避稅。對於國家層面,個人其實只有選票可以當作籌碼。回歸個人投資層面,主動型基金跟儲蓄險,這兩種都是我覺得很爛的金融商品,一個是內扣費用高,也無法保證管理人不會拿去幫自己的持股抬價;一個是自由度跟報酬率都太低,只有業務跟銀行方賺到。歐洲人莫名其妙為銀行呆帳買單(政府對銀行紓困金來自人民稅金),在日常生活中還會面臨理專的各種推銷。大部分都會為了傭金建議客戶有賺就入袋,改進別種看起來前景更好的基金。

2018年4月16日 星期一

[閱讀] 選擇權實戰手冊


作者:黃逢徵
期交稅1%,再加上手續費。來回買賣達2.2%。因此交易次數少,做好風險評估的人,才能在選擇權這個零和市場中生存下去。權利金包含內涵價值及時間價值,內涵價值指市價與履約價差異,時間價值是當日到當月結算日的價值。也因為有時間價值的緣故,即使看錯方向,也能立即平倉部位,收回一些時間價值資金,再依據現在方向再布一次單(從全賠變成小賠)。台灣的契約乘數是50元,因此以股市11000點為例。每口的選擇權的合約價值是55萬。買權稱為Call,賣權稱為Put

Long Call(買進買權): 預期股市會大漲。或是為放空股票的部位買保險。時間價值要買低,如果指數6000,買6200買權,預期會漲到6200以上。所付出的權利金會比買在6000低。優點是只需繳交權利金,不須交保證金。Long Put(買進賣權): 預期股市會下跌,或替現有持股買保險(以防下跌)。一樣不須交保證金。

Short Call(賣出買權): 預期指數上漲無力,或將反轉。賣出時即收取權利金,需繳交保證金,且風險無限。如果遇到指數大漲時會被追繳保證金,因此在資金規劃上需要預備資金。若真的要賣,要賣在時間價值高時,畢竟都承擔極大風險了,收益要盡可能放大。而一旦行情真的大漲,絕對不可加碼攤平,賣出賣權時亦同,此時凹單可能會造成數百倍的虧損。Short Put(賣出賣權): 預期下跌波段結束,即將反轉。賣出時一樣收權利金並繳交保證金。風險即是行情大跌時,指數的跌幅差額。風險大但是報酬小(報酬約20%)

以上是單做的基本型態。較多使用的還是組合型,比如看好市場,但認為漲幅不大時,就可以買進低履約價買權,賣出高履約價買權。若結算指數包含在這區間內,則淨賺。風險有限,在組單時原則上希望報酬風險比在2以上。這種稱為買權多頭價差(Bull Call Spread)。若是用賣權來組稱為賣權多頭價差(Bull Put Spread): 賣出高履約價賣權,買進低履約價賣權。這兩種多頭操作選擇方式依權利金收支來決定(買多選支出最少的,賣多選收最多的)

若是看空時,則可以用買權空頭價差(Bear Call Sread),賣出低履約價Call,買高履約價Call。也可以用賣權空頭價差(Bear Put Spread),賣出低履約價Put,買進高履約價Put

由於選擇權核心概念是避險和以小搏大。組單時會盡量以權利金零支出為目標。最多的例子如做多價外逆轉(Long Combo),買高價Call,賣低價Put。但是下跌幅度太大時,會有追繳保證金的資金風險。若擔心系統性風險,則再加買更低價的Put,當作買保險。做空價外組合Short Combo也可以盡量減少權利金支出,但並不是零風險,也要繳交保證金: 做法為賣出高價Call,買進低價Put,預期股市將會大跌。

若不想預測未來的漲跌,也可以用混合波動率策略來組單: 跨式與勒式部位。跨式部位(Long Straddle): 買進價平的CallPut。只要有大行情波動,就會有收益(不論漲或跌)。但是這個權利金支出非常多,進場在低波動率,出場在高波動率時。勒式部位(Long Strangle)也是兩頭押寶,但是壓在價外,因此權利金支出少很多: 買進高價Call和低價Put。不需支付保證金。最大虧損就是支出的權利金。越靠近結算日買,則權利金支出越低,但如果沒有大行情波動,就會完全損失權利金。

如果預測不會有大行情出現,則可以賣出跨式與勒式,但是最終到期時如果指數大跌會大漲,就會出現鉅額虧損。賣出跨式(Short Straddle): 賣出價平CallPut;賣出勒式(Short Strangle): 賣出高價Call和低價Put。如果擔心系統性風險,可以在加買一口遠價外部位,鎖住風險。

2018年4月3日 星期二

[閱讀] 艾略特波浪理論

作者: A.J. Frost & Robert R. Prechter 1930年代,Ralph Nelson Elliott發現股市的基本型態變化。不管是日K
,周K,甚至以分鐘為單位的線圖,都可以用基本五波型態再加上修正
的ABC走勢來解釋。一個五波上升,在更大層面來看,也可歸類為大型
五波中的某一波;往下細分也可以再分出五波或是平台線型。一個推動
波發生擴延時,比如第三波擴延,則第一和第五波就不會擴延。而修正
波 : 第二波與第四波,通常有交替的現象。若第二波是平台,第四波通
常會是鋸齒。波浪理論的最大優點是有做出可能的頂點預估: 修正波最
多會下探到前一個次級第四波的區間內。C波低點大多都和第四波低點
相同。
波浪理論有幾個重要則: 第三波不能是最短的一波, 第四波低點一定要比
第一波高點高。而當畫出的五波連續驗證自己的幾個頂點猜想,就要十
分小心修正波中的B波,此時已是空頭走勢。但大環境的氣氛仍是樂觀
的,因為AB波都還未跌破長期趨勢線。當C波貫穿長期趨勢線時,已進
入恐慌的空頭市場。這時也跟道氏理論的頭肩頂型態一樣。
波浪理論中對頂點的預測可以從費波納奇數列來計算(1.1.2.3.5.8.13.21.
34.55.89...),在這個數列中任何一個數字與下一個數字的比例接近0.618
:1,與前一個數字比例接近1.618:1。正好是黃金比例。波浪理論中的ABC
修正波回檔幅度是整個五波的0.618,但如果這個ABC波是大階層的第2波
,則會回檔0.382。如果第三波發生擴延,第一波和第五波會相等;若第
五波發生擴延,則整個第五波比讓123波的價格幅度為1.618:1。多空頭在
時間上也通常符合費波納奇數列,但也有例外。班納理論: 高點的循環週
期會是8,9,10年交替;波谷的循環週期則是16,18,20年。
波浪理論除了可以套用在股市上面,其他商品期貨也適用,黃金價格也能
以完整的五波形式來呈現。另外人類情緒狀態跟趨勢會使他們影響到經濟
統計數字,也就是製造出新聞。因此新聞並不是讓我們做出判斷的好工具
。若要使用波浪理論投資,則要根據公設去畫線圖,再由黃金比例來預估
幾個可能的轉折,當走勢不符合我們的預期時,要馬上做出修正(前面的五
波畫圖可能有哪邊畫錯了)。也就是說,波浪理論不是萬靈丹,在時間上他
就有可能預測失準。但是它能夠確實提供幾種方案當作投資時的參考。
在千年波的層級上,人類目前處在第五波中的第五波,以現在的科技水平
,很難想像會有什麼災難導致經濟和文化都倒退2/3,或許是債務金字塔,
學校社會化, 失業, 通貨膨脹, 選擇權導致有人一夕之間破產。不論會是什麼
造成未來的衰退,我們都應該對自己完全負責,怪罪於大環境是很輕鬆的
選項,但是既然有跡可循,我們的投資(不論是對自己或是財務投資)都可
以找到正確的方向。

2018年3月8日 星期四

[閱讀] 股價趨勢技術分析(上)


這本是20世紀中期,Robert D.EdwardsJohn Magee共同編輯出版的書,是圖形分析派的經典著作,到目前已經編修到第九版。本書以道氏理論奠基,Charles H.Dow提出作為經濟趨勢的衡量指標,其後William P. Hamilton將其理論整理及規劃。核心概念是多種指數互相確認,1897年是鐵路指路和工業指數,到現今則有標普500道瓊和納克達斯指數。當主要趨勢出來後,指數間彼此確認則可以信任其上漲,若不能互相確認則不可樂觀解讀。技術分析派和基本派相似之處在於,他們從不猜測市場,而是跟著市場趨勢走。在股票作手回憶錄中,李佛摩在多次破產及賺回更多錢,也有同樣的結論他會做市場走勢的預估,但會做小量的測試單(在初次大量放空被軋後得到的教訓)。即使走勢符合預期,也會做少量的確認,之後才加碼到目標籌碼量。

可以用潮汐來想像股市的主要趨勢與次級走勢,但細節則更為複雜。道式理論其中一個缺點就是訊號太遲,及只針對大盤描述。本書進一步提供個股可以參考的各種訊號轉折。多頭市場的轉折:頭肩頂可以用大戶操作心理來解釋,持有大量籌碼要出手時,出到一定量價格會下跌,此時反而要買回一些讓市場重聚信心,頭部甚至可以超過先前高點,之後再出手。圖形排列用半對數座標軸來看會更明顯(相同間距代表相同漲跌幅度)。短期K線若跌破頸線,則主要趨勢由多轉空,道氏理論會出脫籌碼,可考慮轉作空。頭肩底排列原理相反,差別在最後突破肩線要帶量突破,且幅度超過3%才是明顯訊號。因為股價上漲是很多動能及樂觀期望的總和,而下跌不須理由。

其他訊號如上升/下降三角形排列,旗形排列等等通常要等最後的突破做出後,才有理由進場,旗形排列預估的趨勢持續可估先前旗桿的價格差。等腰三角形的收斂K線,也無法預測最後的走勢,但如前所述,不管基本派還是技術派都不猜測市場,他們只等趨勢確定後才進場。通常趨勢確定後,已經走完漲跌幅度的一半,看起來獲利空間似乎不大。但若照著這種紀律操作,從18971956年,投資工業指數一百美金,只做多。最後累積金額為一萬一千美金。若是長期持有,60年的最後累積金額是一千七美金。最新版再附上1897年到2005年,單純做多的話,一百美金最終累積為三十四萬美金。如果是多空操作,最終達一百九十萬美金(相較長期持有最終金額為三萬九千美金)。當然這種獲利需要嚴格的紀律,也許無法達到理論的獲利值,但不可否認這種波段操作,需要承擔的風險及心理壓力比長期持有人小得多。

另外矩形排列突破後,也可以預期照原有趨勢走。矩形排列形成通常是多空兩方各有各自的理由在不同價位買進/賣出。這個整理只有當其中一方不再跟進時才會突破。通常是預期原有趨勢,但是道氏理論信徒會等趨勢做出後才做多單。因為總是會有例外發生。另外一個重要排列是發散訊號,不管是下平三角形,或是等腰發散,長期來看都是空頭訊號。當出現時要特別小心,最好定時設停止單保護。

Edwards特別提到專業操作人不排斥做空,做空也不應該要有道德上的自我譴責。李佛摩因多次做空致富,有一些不好的名聲。但事實上這些作手只是跟著市場的趨勢走,若只相信自己,不對市場認錯,最終還是要繳交應有的代價。而且李佛摩在1907年做空時也有適當收手,沒有讓恐慌性殺盤持續。根據回憶錄所說,他在摩根致電給他之前就收手了,而非因摩根勸說而停止賣空。

到目前為止看了一些股市相關的書籍,可以理解為何大家最後都喜歡看作手的回憶錄。長期投資和圖形技術分析其實並不衝突,但最後還是要自己選擇一套準則,並且有紀律得長期操作。如果獲利不如預期,那一定是自己的錯,市場永遠是對的。跟明牌,炒次級走勢的短線固然會獲利,但長期來看承擔風險太大。就連當沖起家的李佛摩後來都主要作中長期趨勢,而非早年年輕時殺進殺出。另外只有自己親自進場投資(或投機),才能真正檢驗自己的紀律。我們當然可以先看很多作手回憶錄跟心得,但親自進場時心態會完全不一樣。李佛摩從玩黑桶店起家,到真實交易所玩,因為成交時間不一樣,所以資產幾乎歸零。到後來他判定大盤走空,事實上也如他所料。但他一次全下,之前一年的獲利幾乎全部軋光,後來才開始分批進場,及用市價買單測試走勢是否如他所料。

最後還是要自己衡量風險與報酬。等趨勢出來再進場,雖然賺得幅度不多,但比胡亂猜測方向安穩得多。資金分配以不影響生活為主,投資是為了增幅資產,但還是要跟過有一定水準的生活保持平衡。

2018年2月8日 星期四

[閱讀] 彼得林區_選股戰略


彼得林區是麥哲倫基金的經理人,本身覺得學院的教授長期待在象牙塔內,做的市場調查都不著邊際。剛好跟漫步華爾街的作者想法相反: 馬爾基爾認為長期來看,丟飛鏢選出來的投資組合績效都跟任何一支基金差不多。學院與實務派的爭論已久,但我覺得彼得林區的選股方式也是很像基本面選股,而非看線圖。

他認為散戶的最大優勢就是可以就近觀察新成長,看起來很有潛力的公司(有限服飾/Gap/國際服務公司SCI)。基金管理人常常因為各種限制,比如不能買市值太低的公司,且要有大型法人的背書。一些新興的成長股要進入基金公司的候選名單,通常已是飆漲幾倍之後了。但這也不代表看到受歡迎的公司就去買其股票,還要進一步調查盈餘跟他在其他地區能否複製本店的成功經驗,或是有無被忽略的實際資產(如土地/營業權)

當有一筆儲蓄資金後,不管是要短線交易,或是長期投資。都要先判斷想買的是緩慢成長股、快速成長股、轉機股、資產股還是景氣循環股,其營收跟擴張是否能維持目前的本益比。彼得林區常常注意親近的人給的訊息,這是散戶的生活優勢,但是他也有基金經理人的優勢: 公司參訪。他特別喜歡去拜訪很久沒有經理人問談的公司,如果公司門面簡樸更好。那散戶還應該知道什麼?

他認為散戶還應該要避開熱門產業中的最熱門股票,避開被稱為未來的XX的股票,還有遠離多慘化經營的公司。通常公司會展開不同業務,是覺得單純發放股利,或是回購股票太簡單,也顯示不出管理者的能力。但只有能發揮綜效的併購才會對企業長期有利。收購的公司和本業有關,能組成產業的一條龍才是
一筆好買賣。

至於到實務面的理財,這本書和漫步華爾街一樣,首先推薦買房,因為之前美國稅法對繳房貸有優惠,但現在川普修改後,下一版應該就會修正這章了。再來就是只拿閒錢投資,這不管是哪一派應該都是共通概念。用來投資的錢,應該能讓自己安心睡得著,而不是一有波動,就緊張地在半夜看美國股市的狀況,再想和台股有什麼關聯。再來就是查一下公司的歷年報告,現在取得十分容易,觀察長期負債跟短期負債,還有歷年的淨利。

設置好可運用資金後,再來就是分配了。彼得林區績效來自於選轉機股的勝率
高,但他也不是全部投資在成長股。他會持有10~20%的穩定成長股;10~20%的景氣循環股,剩下的才壓在轉機股上。他會定期追蹤,並進場加碼。另外他也會注意Beta值,分散持股類型以降低風險。另外他也不設立停損,雖然虧10%,下次要賺12%才能補回;虧20%,下次要賺25%。但是他選的成長股或是轉機股很多一時都會虧損10%以上,因此他不會設立停損點。他只會砍掉基本面變差的部位,而不會將基本面好但是帳面虧損的好股停損。

俗話說會買是徒弟,會賣才是師傅。他也列出一些賣出訊號當作參考: 當緩慢成長股市占率下滑,或是沒有開發新產品,連續收購和本業無關的公司時可以考慮賣出。穩定成長股主力產品銷售狀況時好時壞,公司經理人與董事去年都沒買自家的股票,成長率已趨緩時可考慮賣出。景氣循環股稍難判斷,因為每個產業的遊戲規則都不一樣,但是若成本開始上揚,期貨價格比現貨價格低,也是警訊,可以考慮賣出。快速成長股賣出時機則是當你覺得本益比已經太高時: 超過30代表你要持有30年,且30年內他的營收都能維持現在的水準。轉機股賣出時機則是負債暴增,或是存貨速度增加,本益比被過度高估等等。

最後幾章提到期貨與選擇權,股市可以是公司和股東一同成長,但選擇權卻是零和遊戲。雖然有些法人會用選擇權來避險,但也有可能是每年花5~10%的本金來保護5~10%的下跌分險,根本是白忙一場。過度注意技術分析報告,擔心頭肩底,頭肩頂。反而忽略本業: 研究上市公司。

最近看了漫步華爾街跟選股戰略,只要用靈活的閒錢投資,而非開槓桿投機。長期持有下來績效會勝過每年頻繁殺進殺出的人。不管是技術派還是基本派,絕對要有紀律,不要玩當沖帳面虧損自我解釋成長期投資;或是基本派選得股已經充分上漲了還不停利,本益比過高了還繼續加碼。接下來還有股價趨勢技術分析-/下要看,不過關於基本面的書看完還是覺得收穫蠻多,現在大家多是技術派,看K線與籌碼面還有心理面。只要構築空中閣樓的最後一個人不是自己就好。做到這點的人還是很多,看股版長期發文的贏家就是有這種紀律跟心理素質。投資有賺有賠,風險控管是第一要務。如果是當成賭博的投機,那就要願賭服輸,不要凹單。賺錢時不要太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