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3日 星期二

[閱讀] 兩百年的孩子



大江健三郎 著 

穿梭時空一直是小說與電影的熱門題材,在這本書裡大江健三郎並不是要討論悖論與世界線收束,而是藉由能夠時光旅行的神木樹洞,到過去看想見的人,以及到未來看自己有沒有實現理想。

真木、朔與明三兄妹的經歷,被朝姑姑與牧叔叔相信,寫信給爸爸也收到認同的回覆。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是三個小孩自己的想像,但即使是共同的想像讓他們做同樣的夢,也會讓他們獲得真實的經驗,畢竟記憶與幻想只在一線之隔。

當他們回到過去探望從前的祖母,與回到1864年幫助下游逃散的村民時,都是抱著能為他們做些什麼的心態前往。一開始只是為了對祖母說些現在想對她說的話,後來在看到需要幫助的人時,便自然而然地籌畫替當時村民治傷的用品。

當他們對自己的志願選擇有疑難時,可以試著回到過去問當時第一批女留學生關於文理組應該怎麼選;也可以到2064年看看山谷的樣貌,是不是像他們畫得想像圖一樣。而一般人即使沒有時光機可用,也可以時時回憶過去,檢視一下今昔的差異。如果有什麼不滿意的,就從當下再改,未來再看成果如何。

小孩看待世界的方式會受父母影響,藉由當時文化決定的歷史教育認識世界。在他們的成長過程,可以提供較多特定知識讀物或是影片,但這種方式有時會有揠苗助長的問題。最開始便提供多方意見給孩子,可能會讓他們困惑;由傳統的二元對立概念開始,雖然比較容易了解,但也容易讓思考僵化。最好的方式還是保持開放,給他們自己試錯的機會(父母自身的功課)

在學習語言或技能時,便會有特別喜歡的詞。童年階段若要選個代表自身狀態的詞語很容易,成年後則開始用句子甚至短文描述自己,想達成的目標與從前也可能不再相同。童書之所以好看,便是因為可以幫我們萃取比較需要重視的目標。小孩會因為家人有憂鬱症或是癲癇,而覺得大部分的事都是無意義的,但同時,他們極強的恢復力,又可以讓他們抽出專注力在繪畫或是遊戲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