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7日 星期五

[閱讀] 從鐵血宰相到新鐵娘子

德國總理列傳
這本書講述從俾斯麥到現任的梅克爾總理。十八世紀後期普魯士總理俾斯麥將德國各邦聯合起來(由戰爭手段),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希特勒引爆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同盟國擊潰軸心國後,將德國分為幾個佔領區(東西德)

雖然他們受到政治分割,但仍保有同樣的個性: 節儉、勤勞、服從命令。喜歡演湊音樂;跳舞;喝啤酒。在二戰結束後,西德的經濟快速復甦。在1989/11/9,東德領導人開放兩德邊界。西德總理協調後,東德恢復邦的建制,然後各邦申請加入西德,在1990德國統一。猶如歷史重演: 俾斯麥以北德聯邦憲法擴大適用於南德,完成德意志帝國的統一。

俾斯麥在1851任職德國議會議員,察覺到奧地利使臣對德國統一的竭力阻止。他提議用武力統一德國,但被普王反對,1859年時還被調任為駐俄大使。但他沒有因為被冷凍而灰心,轉而提倡聯俄制法。普王威廉一世想建立普遍的徵兵制度被國會反對,自由黨認為這是想壓制民主政治的舉動。1862年,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麥為首相。歷經普丹、普奧、普法戰爭後促成德國的統一。

有趣的是在普奧戰爭,俾斯麥說服法國保持中立。後來在法國索求實質好處時,拿破崙三世宣稱對現況滿意。但俾斯麥希望藉由外患促成與南德四邦的統一。於是後來在1868年西班牙王位的繼承問題上激怒法國。1870年,法國向普魯士宣戰,但其他國家都保持中立,且德軍將領毛奇、羅英在連場戰役下皆勝利。最後在德軍圍困巴黎時,南德四邦加入戰爭。後來俾斯麥對南德四邦做政治讓步,並且私下賄賂巴伐利亞國王,終於在1871年巴黎的凡爾賽宮,德國完成統一。並且讓法國割地,賠款50億法郎。從此和法國結下深仇大恨。這是二戰後法國對德國的賠款要求始終不肯讓步的原因。


至於現任的德國總理梅克爾,曾是柯爾總理內閣的女性與家庭部長。在柯爾醜聞爆發後,被基民黨選為黨魁,最終在2005的大選中和社民黨拿下前兩名的席位。最終在讓出新內閣的八個部長職位後,使社民黨讓步。梅克爾成為德國總理。在2008年金融海嘯,梅克爾先增加120億歐元的預算,後來再追加500億歐元希望提振德國經濟。除了對德國的內政外,梅克爾也在改革歐盟章程上付出很大心力,參與里斯本條約的制定。任歐盟主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