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克.布萊恩認為樽節,也就是減少支出與債務的做法是無法振興經濟的。擴張型樽節更是無法做到,削減刺激經濟的債務支出,同時又追求經濟成長,只是緣木求魚。
希臘使用樽節的背景是過多的開支,這時減少支出合理,同時期歐洲其他國家並沒有樽節。若大部分國家都減少進口,砍各種預算,只會讓市場規模越來越小。在知道樽節失敗的數次歷史後,各國還是依賴樽節的原因是因為選擇減少。
選擇減少是從使用歐元開始,歐元的建立使得歐盟各國無法藉由印鈔調整通膨率,又不能讓幣值走貶,也不能讓銀行破產,剩下的選項便是透過物價與緊縮工資來做調整(樽節)。歐元缺陷與銀行的高槓桿投資的系統,只要一點波動就足以耗盡銀行的流動資金,再嚴重一點就需要政府救援。
政府金援銀行後,負債暴增,這時樽節就成為很合理的選項了(而且選擇也不多)。但整件事實際上是以低所得的大部分人民的錢,去維持投資利得的階層不垮。樽節開始後,實質被衝擊的又是以低所得族群為主。這也是作者厭惡剝削人民兩次的樽節政策的原因。
作者在蘇格蘭的貧窮家庭長大,依靠社會福利以及獎學金翻轉階級。若是政府相信樽節可以改善財政,並且減少各種福利制度,或是減少舉債刺激經濟(減少就業機會),這種翻轉的機會將會越來越少,階級之間不再流動。政治家給人民的理由往往都是國家不當開支過多(而非銀行),若他們承認金融業與歐元本身的缺失,政治生涯也差不多走到盡頭了。
出問題時,歐盟高層指著各國政府罵,但其實是民間的銀行與歐元這制度的先天缺陷導致歐盟的財務問題越來越大。他們只注意通貨膨脹率、預算赤字與國家債務,但選擇性忽略整個銀行體系已經大到救不了。根本不是樽節可以挽回的,樽節只會帶來更糟的結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