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3日 星期二

[閱讀] 魔球投資學


麥可.莫布新 著
英文書名是More than you know》,介紹決策與神經科學、市場的統計特徵、以行動主體為本的模型、成長率和規模分布等等。適用在各種需要決策的情境,不限定市場投資。

良好的決策是排除掉高風險的選項,即便方向不如預期,也不會讓自己大受打擊。選擇期望值為正的策略,並注意調高黑天鵝事件的機率(絕對不是6倍標準差)

小孩的腦中突觸在三歲前會大量增生,約有一千兆,是成年人的兩倍。成長後開始自我修剪,常被的突觸會強化,而無用的連結被剪掉。經營公司或是發展個人職涯,也是類似概念。從多方嘗試開始,過了探索期後選定少量目標努力,並且開始複製成功模式到其他國家。

在企業證實自己業務擴展的能力時,購買其股票的勝算就提高。但要注意的是,市場終究會飽和,若可拓展的國家都展店完畢,公司便很難再保有與前幾年同樣的成長趨勢,同時也因為規模過大失去創新優勢。這時就有可能被小公司以新的硬體或技術超越,因為他們的機會成本低,可以多方嘗試。

在機率論的宇宙中,個人的情緒錨定只會讓接收訊息的程度失真,人會傾向相信與收集對自己有持股有利的新聞資料,接觸各種新聞或講座等等以歸納前因後果。回歸到個人的選擇,不論是職涯、投資、對小孩的教養等等,都別看得太遠,這麼做只會陷入自己有在規畫的自我安慰。制定選項,依據情況來修正,追求微小但確實的優勢。

1997年老虎伍茲認為自己揮桿動作可再加強,因此投入調整。他的教練布奇.哈蒙幫他指導。在修正期他的表現不佳,但等到1999年春天調整完之後,開始持續獲勝,2001年,成為第一個同時在高爾夫球界四大錦標賽奪冠的隊員。

追求微小但確實的進步,在起初階段可能沒有實際的效果,需要累積很久才能得獎或是考過證照。這段低回饋黑暗期,是讓自己反思目標是否合理的最佳時機。若思考後依然認為值得,那就繼續投入資源。如果知道方向正確,只是因為另一條路的新手紅利比較誘人就換領域,那前面的累積就失去價值,而且換領域後,還是會遇到類似的瓶頸。

回到主題,魔球的選擇策略和機器學習一樣,都是考慮所有的參數,包含可能會被意識判定不相關的那些。在輸入足夠多的數據之後,程式可以得出的結果多半優於專家。這不代表我們必須擔心工作被AI取代,應該關心的是,在做選擇前,有沒有依照這套邏輯,去計算各種參數的影響。

人類雖然是宿命論的生物,還是可以藉由優化的選擇,不斷進行賽局,來打破宿命。可以拿各種手牌,換許多成就加分,或是接觸不同領域的人,來接近自己設下的目標。

一切皆為選擇,最終的個人成就還是有運氣的成分。關鍵在於,若是指望相同的生活模式,會產生出與過去不同的成就,便讓自己歸於宿命派,一切交給機率決定;相反地,若要適應世界,應該是用所有資源,去提高自己的勝算,比如買下被低估的球員,避開選秀的贏家詛咒;比如跟隨已驗證成功的商業模式,加盟或是購買其股票等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